教育惩戒权与体罚议论文3000-这家有保障教育惩戒权与体罚议论文3000
2022-11-09
问:谈谈你对教育和惩罚的理解
- 答:学生犯错该不该受到惩罚?青少年研究专家孙晓云老师说:“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,是脆弱的教育,是不完美的教育。”心理学研究表明,惩罚可以使学生的某种行为与恐惧联系起来,只有让出错的学生为其错误受到必要的惩罚,认识到违反规章制度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,他们的不良行为才能被约束,才利于他在以后成长的路上少犯错误,同时给其他学生以警示。由此可见,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必要的。
但作为老师要明白惩罚不等于体罚。我不赞成老师体罚学生,即使是惩罚老师也要讲究方式方法。比如对一个经常欺负同学而又不悔改的学生施以劳动惩罚,让他到操场跑几圈或者把打扫一周的卫生区等,让他体验到被老师强迫接受的滋味,从而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。
总之,作为教师表扬也好,惩罚也罢,都是必要的教育手段,二者兼容并顾学生才能健康成长。同时,希望家长也要明白,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”师者父母心!
问:应该如何看待教师惩戒权
- 答:惩戒绝不等于体罚,更不是伤害,不是心理歧视,而是指“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,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”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。
没有惩戒教育,学生很难明事理。学生的成长道路上,不可能一帆风顺,在十字路口徘徊时,需要有人去指点、去帮助、去训导、去惩戒。教师就是这个人,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惩戒学生的责任,并通过适时、适度的惩戒,让学生明白“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”。在惩戒教育中,学生才能辨是非、知对错、懂权责。
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。仅以“赏识教育”、“爱心教育”、“情感教育”等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,是不完整的,还需要有“惩戒教育”。如果说赏识是阳光,孩子在赏识的阳光下可以自信而快乐的成长,那么惩戒就是风雨,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承受挫折,接受磨练,从而超越自我,走向成熟。
问:教师可以对学生适当的惩戒,该如何把握好惩戒的度?
- 答:教师可以对学生适当的惩戒,要根据情节轻重使用不同的手段,所以老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。同时要遵守教育部出台的相关“禁止行为”,不要越界。
近年来,老师们因为惩戒学生变得战战兢兢。从什么时候开始,老师教育学生也变成了一种禁忌,还需要时时担心家长会不会投诉。教育部发布了相关规定认为老师可以对学生实施惩戒,其实是给老师送出一把“戒尺”。与此同时,也制定了一些边界线。规定称,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,可根据学生违规违纪的情节轻重采用不同惩戒手段。老师要在教育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判断,然后再进行惩戒。
但是,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、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,不能够对学生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,比如击打手心、屁股等身体部位,更不能刺扎身体部位;也不能够让学生做一些超强度的不适动作,比如长期罚站、反复抄写;不能够伤害学生心理健康,比如辱骂学生,歧视学生,侵犯人格尊严等;不得因为一个人过错而惩罚全体同学;教师不得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而迁怒学生。总结起来就是不得侵害学生基本权利,不得侮辱学生人格尊严,这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。
对于一些教师惩戒学生的正常行为,学校不应该给予教师惩罚,应该支持教师教学。只有这样,教师才能够放心大胆地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,而不是手脚被捆绑难以施展。在这个过程中,十分考验教师的判断力,希望每位教师能够对学生负责,对教育负责,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。 - 答:教师在使用教育惩戒权之前,必须吃透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细则,对实施教育惩戒的各种情况了然于胸,哪些情况适用什么惩戒办法,哪些过去管理学生的办法不能使用,都要清楚明白,才能做到合理使用教育惩戒权,不越规逾矩。
- 答:不要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身心健康,可以罚站写检讨之类的。
- 答:首先尽量不要体罚,也不要在言语上过于激烈,让孩子们的心理遭受打击,如果是因为学习成绩问题,可以让他们摘抄笔记或者课文,既能加深印象,还能对他们进行惩罚,让他们引以为戒。
- 答: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惩戒,有时候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,但是这个惩戒一定不能够过界。要是能够在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范围之内。